100%



後北征錄  (明)金幼孜 撰

  後北征錄

  序金文靖公北征錄後

  ●後北征錄

  金幼孜

  永樂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庚寅 上躬帥六師往征瓦刺胡寇荅里巴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等馬步官軍 五十餘萬予與學士胡公光大庶子楊公勉仁偕扈從是日辰時啟行由安定門出午至清河下營晚微雨夜復驟雨五更雨止十八日晴晨發清河午至沙□ 命光祿寺賜酒饌十九日早雨晨發沙河途間雨止午次龍虎臺午後復雨二十日晴晨發龍虎臺度居庸關途中多泥馬稍難行午後至龍慶州下營二十一日早陰晨發龍慶州至榆林雨午後至懷來下營雨不止二十二日雨止發懷來午次沙城晚晴二十三日晴晨發沙城午次雞鳴山大風二十四日晴晨發雞鳴山午次泥河二十五日晴晨發泥河午次宣府大風雨下即止是日穀雨二十六日次宣府二十七日晴晨發宣府晴午次宣平大風二十八日早晴晨發宣平次德勝口晚大風下雪二十九日陰晨發德勝口度野狐嶺風寒午後次興和三十日風寒次興和寄家書與李都御史帶回北京

  四月初一日甲辰晴次興和初二日晴次興和寄家書與太常朱少卿帶回北京初三日晴次興和初四日晴次興和初五日移營于興和北十里沙城初六日晴次沙城大閱軍士初七日晴次沙城初八日晴次沙城初九日晴次沙城李都御史至得家書初十日晴晨發沙城午後次紅橋是日立夏十一日陰晨發紅橋午後次凌霄峯即兀出千伯顏雨連宵不止甚寒絕薪光祿寺至昏黑方送飯飯未畢無湯遂罷是夜馬無草僕衣皆濕不得飯食十二日早雨止陰食後發凌霄峯午後次大石鎮無水暗宿十三日早陰微雨午前次五雲關即哈刺罕有水十四日晴霜寒次五雲關

  十五日晴晨發五雲關午次高平阜即忽牙撒里禿十六日晴晨發高平阜午次殺虜城即荅虜城十七日晴晨發殺虜城午次龍沙甸即阿蘭惱兒午後雨十八日陰晨發龍沙甸午次錦雲磧午後大風雨雪晚復晴十九日晴晨發錦雲磧午次小甘泉二十日晴晨發小甘泉午次大甘泉二十一日晴晨發大甘泉午次清水源即馬嗒馬二十二日晴次清水源二十三日晴次清水源二十四日晴午發清水源晚次屯雲谷無水自清水源載水至作晚飡二十五日晴早發屯雲谷午次玉雪岡是日小滿二十六日晴午發玉雪岡晚次玄石坡大風二十七日晴晨發玄石坡午次鳴轂鎮二十八日晴午發鳴轂鎮晚次清風壑無水大風患瘡以為坐馬癰二十九日晴早寒晨發清風壑午次歸化甸

  五月初一日癸酉晴早晨發歸化甸午次楊林戍初二日晴晨發楊林戊午次禽胡山初三日晴次禽胡山瘡甚 上命太醫院判韓公達賜膏藥初四日晚次禽胡山初五日晴次禽胡山晚大風夜雨初六日晴次禽胡山大風初七日陰大風寒晨發禽胡山晚次香泉戍初八日陰風寒巳時發香泉戍午後次廣武鎮即哈刺莽來夜雨初九日陰次廣武鎮午後大雷雨下雹如雪積地二三寸初十日晴晨發廣武鎮午次懷遠塞十一日晴晨發懷遠塞午次玉帶川即紫禿瘡愈是日芒種十二日晴晨發玉帶川午次富平鎮即兀兒禿十三日晴午發富平鎮晚次翠幕甸無水暗宿十四日晴晨發翠幕甸午次長山峽少水

  十五日晴晨發長山峽午次至喜川十六日晴次至喜川十七日晴晨發至喜川午次環秀岡十八日晴午發環秀岡暮次野馬泉暗宿十九日晴晨發野馬泉午次蒙山海二十日午發蒙山海晚次威武鎮二十一日晴午前發威武鎮晚次通泉泊二十二日晴次通泉泊二十三日晴晨發通泉泊午次飲馬河微雨晴晚二十四日晴次飲馬河二十五日晴次飲馬河二十六日晴次飲馬河是日夏至二十七日陰晨移營于飲馬河北十里凡五度河至營雨午後復晴暮天雪雨二十八日陰次飲馬河二十九日晴早食後復自飲馬河北仍五度河午前次飲馬河西三峰山

  六月初一日壬寅晴午前發三峯山晚次飲馬河清流港初二日早微雨晨發清流港循飲馬河行二十餘里復晴下營作午炊午後再行至暮次崇山塢無水暗宿初三日晴晨發崇山塢午後入一山峽長數十里有水下營作午炊食後再行晚次雙泉海即撒里怯兒元太祖發跡之所舊嘗建宮及郊壇每歲于此度夏山川環繞中關數十里前有二海子一鹹一淡西南十里有泉水海子一處西北山有三關口通飲馬河土刺河胡人常出入之處也初四日陰微雨午晴次雙泉海前哨馬來報哨見胡寇數百人稍與戰皆退去初五日晴午發雙泉海暮至西北三峽口即康哈里孩無水是日前哨馬與寇相遇交鋒殺敗胡寇數百人宵遁

  初六日晴晨發三峽口午次蒼崖峽初七日晴晨發蒼崖峽午次急蘭忽失溫賊首荅里巴同馬嗒木大平把禿孛羅掃境來戰去營十里許寇四集列于高山上可三萬餘人每人帶從馬三四匹 上躬擐甲冑帥官軍精銳者先往各軍皆隨後至整列隊伍與寇相拒寇下山來迎戰火銳四發寇驚棄馬而走復集于山頂東西鼓譟而集寇且戰且怯將暮 上以精銳者數百人前驅繼以大銃寇復來戰未交鋒火銃竊發精銳者復奮勇向前力戰無不一當百寇大敗人馬死傷者無筭寇皆號而往宵遁至土刺河 上乃收軍回營巳二皷矣遂名其地曰殺胡鎮初

  八日晴次殺胡鎮是夜馬無草失其青馬及海騮馬黎明今皂隷四出尋取不見抵暮方回營中初九日晴次殺胡鎮午後將移營金都督令頭目二人送所失馬俱來還問之乃出營十里餘西北海子上哨馬者得之金知為予馬故以來還不覺為之大喜也乃取麪兩椀勞其頭目是日移營向西十里許晚下雨風寒初十日晴是日頒師午次迴流甸晚微雨風寒十一日晴晨發迴流甸午出三峽口餘寇復聚陜口山上又有數百人據雙海子諸軍乃以火銃先擊據海子者寇知不能拒遂遁餘寇在山峽者恐大銃再至亦遁去晚次雙泉海十二日晴晨發雙泉海午次平山鎮十三日晴晨發平山鎮午次飲馬河清源峽是日小暑十四日晴晨發清源峽午次飲馬河平川洲

  十五日晴晨發平川洲午次飲馬河青楊灣十六日晴晨發青楊灣午次飲馬河三峯山十七日晴晨發三峯山午度飲馬河西北三峯山東南下營未時雷雨數點即止阿魯台遣頭目數十人詣軍門謁見 上皆賜以衣服絹帛米糧復勞之酒肉遣其回十八日晴仍次其地十九日晴晨移營于飲馬河北舊下營處二十日晴午後度飲馬河凡三度水循河行數里下營二十一日晴循飲馬河南岸東行數十里下營二十二日晴仍次其地二十三日晴午發飲馬河晚次青山峽陰微雨無水暗宿二十四日陰晨發青山峽晚次蒙山海二十五日晴午後發蒙山海途中驟雨即止暮次野馬泉二十六日晴晨發野馬泉晚次環秀岡二十七日晴晨發環秀岡晚次至喜川暮再行十里下營二十八日晴辰時發至喜川午次黑山峪是日大暑二十九日午後發黑山峪晚次翠幕甸三十日晨發翠幕甸午次富平鎮

  七月初一日晨發富平鎮午次玉帶川大風微雨初二日晴大風仍次玉帶川初三日晴晨發玉帶川次懷遠塞初四日晴晨發懷遠塞午次廣武鎮過二十里下營午後大風微雨初五日陰晨發廣武鎮午前過香泉戌午後次禽胡山寫平胡詔其晚就遣都指揮李英同中官齎回北京初六日晴晨發禽胡山午次楊林戌晚下雨初七日陰晨發楊林戌午次歸化甸晚微雨復晴初八日陰午前發歸化甸途中下雨晚次清風壑初九日陰晨發清風壑午次雞轂鎮午後復起營晚次玄石坡初十日晴晨發玄石坡午次玉雪岡午後起營晚次屯雲谷十一日晴晨發屯雲谷午次清水源十二日晴晨發清水源過大甘泉晚次小甘泉十三日晴晨發小甘泉午次錦雲磧 上召賜食燒羊燒酒其日立秋十四日陰晨發錦雲磧午次龍沙甸午後下雨

  十五日陰晨發龍沙甸午次殺虜城過高平阜下雨午後次五雲關更度山二十里下營十七日晴晨發五雲關過大石鎮午後次凌霄峯 上召賜食燒羊燒酒十八日晴晨發凌霄峯午後次紅橋十九日晨發紅橋午次興和二十日晴仍次興和二十一日晨發興和度野狐嶺過德勝口人馬凑集馬幾陷泥淖中過土城始得免午後次萬全大風雨馬無草皁隷無柴不曾晚炊二十二日晴晨發萬全午次宣府午後下雨至更盡雨止二十三日陰晨發宣府同光大入城訪解文夫留片時即別午次泥河下雨二十四日陰晨發泥河午次雞鳴山途中微雨晚 上召賜桃子及食羊肉酒二十五日晴晨發雞鳴山午次土墓二十六日晴晨發土墓午次懷來二十七日晴晨發懷來午次永安甸二十八日雨是日處暑晨發永安甸度居庸關午後次新店大雨家僮來接晚奉 上同光大勉仁先回勉仁由舊路西行余與光大過新店度橋東行向夕入一村落人家投宿取所攜酒共食之乃就臥將夜半目尚未交睫二十九日三更起行秉燭行十餘里取昌平大路行至沙河天明入人家作炊食後行過清河大雨水平路泥淖尤甚午後至家

  八月初一日早晴文武百官迎 駕由安定門入 上陞殿羣臣稱賀上平胡表呼譟而退

  ●序金文靖公北征錄後

  皇明大一統百餘年來北虜不敢猾我華夏者蓋由我 祖宗處置得宜恩威兼濟故有以讋其臣叛不常之心耳夫自古中國不能無夷狄而夷狄為中國患何代無之三代而上帝王處置之得宜服則懷之以德叛則震之以威固未有若後世處之無道御之無術至于無可奈何也或好大喜功則主于竆黷竆黷則耗我海內或偷安忍恥則主于和議和議則紊我綱常是皆下策殊非常治久安計也洪惟我 宗祖列聖心帝王之心法帝王之法當天造草昧之初張皇天兵奮揚武烈掃彌天之穢空沙漠之塵俾呱呱胡雛暫爾假息故土討叛之義懷遠之仁炳如也及守成致盛之日練我士卒肅我邊境塞垣等金湯之固元戎簡方虎之謀使入貢酋長得以俛首闕庭禦侮之義化外之仁昭如也是故百餘年來內不知兵外無僣叛猗歟休哉此誠處置得宜宜乎功加于時德垂後裔六五帝而四三王也顧彼三代而下事竆黷專和議者逞一時之忿計一時之安卒之海內既耗綱常掃地其術之竆一至于此可勝嘆哉弘治乙未蜀之大行李公應和來撫商洛出視金文靖公北征錄一冊將綉梓以廣其傳命鍪序其後嗚呼 朝廷處置北虜 恩威兼濟仁義並行得宜如此而其所以處置之得宜者則出自 祖宗神謨廟筭一天地之春生秋殺至公無私讀是錄從可知矣豈區區筆占所能窺測也哉謹序旹弘治巳未孟冬署■州儒學正事舉人永川羅鍪頓首謹書

  廣信府同知鄒潘

  推官方重

  臨江府推官袁長馭

  上饒縣學教諭余學申對讀

北征后录  明·金幼孜

  永乐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庚寅,上躬帅六师,往征瓦剌胡寇答里巴、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等,马步官军凡五十余万,予与学士胡公光大、庶子杨公勉仁偕扈从。是日辰时启行,由安定门出,午至清河下营。晚微雨,夜复骤雨,五更雨止。十八日,晨发清河,午至沙河。命光禄寺赐酒馔。

  十九日早,雨,晨发沙河,途间雨止。午次龙虎台。午后复雨。二十日,晨发龙虎台,度居庸关。午后至隆庆州下营。

  二十一日,至榆林,雨。午后至怀来下营,雨不止。二十二日早,雨止,发怀来。午次沙城。晚晴。

  二十三日午,次鸡鸣山,大风。

  二十四日,午次泥河。

  二十五日,次宣府。大风,雨下即止。是日谷雨。

  二十七日,晨发宣府,午次宣平。大风。二十八日,次德胜口,晚发风下雪。二十九日,度野狐岭,风寒。午后次兴和。

  三十日,风寒。四月初五日,移营于兴和北十里沙城。

  初六日,大阅军士。

  初十日,次红桥。是日立夏。十一日,次凌霄峰,即兀出于伯颜。雨连霄不止,甚寒。十二日早,雨。食后发凌霄峰,午后次大石镇,无水,暗宿。十三日早,微雨,午前次五云关,即哈剌罕。有水。十四日,霜寒。次高平阜,即忽牙撒里秃。十六日,次杀虏城,即答虏城。

  十七日,次龙沙甸,即阿兰恼儿。午后雨。十八日,次锦云碛。大风雨雪,晚复晴。

  十九日,次小甘泉。二十日,次大甘泉。

  二十一日,次清水源,即马塔马。二十四日,午发清水源。晚次屯云谷。无水,自清水源载水至,作晚餐。二十五日,次玉雪冈。是日小满。

  二十六日,发玉雪冈。晚次玄石坡。大风。二十七日,次鸣毂镇。二十八日,发鸣毂镇。晚次清风壑。无水,大风。二十九日,早寒。午次归化甸。

  五月初一日癸酉,早寒。午次哈杨林戍。初二日次禽胡山。

  初七日,大风寒。晨发禽胡山。晚次香泉戍。初八日,风寒。巳时发香泉戍。午后次广武镇,即哈剌莽来。夜雨。初九日,大雷雨,下雹如雪,积地二三寸。

  初十日,次怀远塞。

  十一日,次玉带川,即柴秃。是日芒种。十二日,次富平镇,即兀儿秃。

  十三日,次翠幕甸。无水,暗宿。十四日,次长山峡。少水。十五日,次至喜川。十七日,至环秀冈。

  十八日,午发环秀冈。暮次野马泉。暗宿。十九日,次蒙山海。二十日,午发蒙山海。晚次威武镇。二十一日,午前发威武镇。晚次通泉泊。二十三日,牛次饮马河。微雨,晚晴。二十六日,夏至。

  二十七日移营于饮马河北十里,凡五渡河。至暮营,大雷雨。二十八日,次饮马河。二十九日,早食后复自饮马河北仍五度河。午前次饮马河西三峰山。

  六月初一日壬寅,次饮马河、清流港。初二日早,微雨,发清流港,循饮马河行。二十五里,复晴。下营,午后再行。至暮次崇山坞。无水,暗宿。初三日,晨发崇山坞。午后入一山峡,长数十里,有水,下营作午炊,食后再行。晚次双泉海,即撒里怯儿,元太祖发迹之所。旧尝建宫殿及郊坛,每岁于此度夏。山川环绕,中阔数十里,前有二海子,一盐一淡,西南十里有泉水、海子一处,西北山有三关口,通饮马河、土剌河,胡人常出入之处也。

  初四日,微雨。午晴,次双泉海。前哨马来报,哨见胡寇数百人,稍与战皆退去。

  初五日,午发双泉海,暮至西北三峡口,即康哈里该。无水。是日,前哨马与寇相遇交锋,杀败胡寇数百人宵遁。初六日,次苍崖峡。

  初七日,次急兰,忽失温贼首答里巴同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扫境来战。去营十里许,冠四集,列于高山上,可三万余人,每人带从马三四匹。上躬擐甲胄,帅官军精锐者先往,各军皆随后至,整列队伍,与寇相拒。寇下山来迎战,火铳四发。寇惊弃马而走,复集于山顶东西,鼓噪而进,寇且战且却。将暮,上以精锐者数百人前驱,继以火铳,寇复来战。未交锋,火铳窃发,精锐者复奋勇向前力战,无一不当百。寇大败,人马死伤无算,皆号痛而往,宵遁至土刺河。上乃收军,回营已二鼓矣。遂名其地曰“杀胡镇”。

  初九日,移营向西十里许。晚雨下,风寒。初十日,颁师。午次回流甸。晚微雨,风寒。

  十一日,晨发回流甸。午山三峡口,余寇复聚峡口山上。又有数百人据双海子。诸军乃以火铳先击据海子者,寂知不能拒,遂遁。余寇在山峡者,恐火铳再至,亦遁去。晚次双泉海。十二日,次平山镇。十三日,次饮马河清源峡。是日小暑。

  十四日,次饮马河平川洲。十五日,次饮马河青杨湾。十六日,次饮马河三峰山。十七日,渡饮马河,西北三峰山东南下营。阿鲁台遣头目数十人诣军门竭见,上皆赐以衣服绢帛米粮,复劳之酒肉,遣回。

  十九日,移营于饮马河北旧下营处。二十日,午后渡饮马河,凡三渡水,循河行数里下营。二十一日,循饮马河南岸东行数十里下营。二十三日,次青山峡。微雨。无水,暗宿。

  二十四日,晚次蒙山海。二十五日,午后发蒙山海,途中骤雨即止。暮次野马泉。二十六日,次环秀冈。二十七日,次至喜川,暮再行十里下营。

  二十八日,次黑山峪。是日大暑。

  二十九日,次翠幕甸。三十日,次富平镇。七月初一日,次玉带川,大风微雨。初二日,太风。初三日,次怀远塞。初四日,次广武镇,过二十里下营。午后,大风,微雨。

  初五日,晨发广武镇,午前过香泉戍。午后次禽胡山。写《平胡诏》,其晚就遣都指挥李瑛同中官赍回北京。

  初六日,次杨林戍。晚下雨。初七日,次归化甸。晚微雨,复晴。

  初八日,午前发归化甸,途中下雨,晚次清风壑。初九日,次鸣毂镇。午后复起营,晚次玄石坡。初十日,次屯云谷。十一日,次清水源。

  十二日,次小甘泉。十三日,次锦云碛。上召赐食烧羊、烧酒。其日立秋。

  十四日,次龙沙甸。下雨。十五日,次杀虏城。微雨,晚晴。十六日,过高平阜,下雨。午后次五云关,更度山二十里下营。十七日,晨发五云关,过大石镇,午后次陵霄峰。上召赐食烧羊、烧酒。

  十八日,次红桥。十九日,次兴和。

  二十一日,晨发兴和,度野狐岭,过德胜口,午后次万全。大风雨。

  二十二日,午次宣府,下雨,至更尽雨止。二十三日,次泥河。下雨。二十四日,次鸡鸣山。途中微雨。晚,上召赐桃子及食羊肉、酒。

  二十五日,午次土墓。

  二十六日,次怀来。二十七日,次永安甸。

  二十八日,雨。是日处暑。晨发永安甸,度居庸关。于后次新店。大雨。晚,奉旨同光大、勉仁先回。

  八月初一日,早,文武百官迎驾由安定门入。上升殿,群臣上《平胡表》,称贺而退。

北征後錄  (明)金幼孜 撰

  (北征後錄,一卷,明金幼孜撰。)

  永樂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庚寅,上躬帥六師,往征瓦剌胡寇答里巴、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等,馬步官軍凡五十餘萬,予與學士胡公光大、庶子楊公勉仁皆扈從。是日辰時啟行,由安定門出,午至清河下營。晚微雨,夜復驟雨,五更雨止。十八日,辰發清河,午至沙河。上命光祿寺賜酒饌。

  十九日早,雨,辰發沙河,途間止。午次龍虎臺。午後復雨。 (「午後復雨」,原脫「後」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二十日,晴, (「晴」,原無,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晨發龍虎臺,度居庸關。午後至隆慶州下營。

  二十一日,至榆林,雨。午後至懷來下營,雨不止。二十二日早,雨止,發懷來。午次沙城。晚晴。

  二十三日午,次雞鳴山,什大風。

  二十四日午,次泥河。

  二十五日,次宣府。大風,雨下即止。是日穀雨。

  二十七日,晨發宣府,午次宣平。大風。二十八日,次德勝口,晚大風下雪。二十九日,度野狐嶺,風寒。午後次興和。

  三十日,風寒。四月初五日,移營于興和北十里沙城。

  初六日,大閱軍士。

  初十日,次紅橋。是日立夏。十一日,次凌霄峰,即兀出于伯顏。雨連宵不止,甚寒。十二日早,雨。食後發凌霄峰,午後次大石鎮,無水,暗宿。十三日早,微雨,午前次五雲關,即哈剌罕。有水。十四日,霜寒。次高平阜,即忽牙撒里禿。十六日,次殺虜城,即答虜城。

  十七日,次龍沙甸,即河蘭腦兒。午後雨。十八日,次錦雲磧。大風雨,至晚復晴。

  十九日,次小甘泉。二十日,次大甘泉。

  二十一日,次清水源,即馬塔馬。二十四日午,發清水源。晚次屯雲谷。無水,自清水源載水至,作晚飡。二十五日,次玉雪岡。是日小滿。

  二十六日,發玉雪岡。晚次玄石坡。大風。二十七日,次鳴轂鎮。二十八日,發鳴轂鎮。晚次清風壑。無水,大風。二十九日,早寒。午次歸化甸。

  五月初一日癸酉,早寒。午次楊林戍。初五日,次擒胡山。

  初七日,大風寒。晨發擒胡山。晚次香原戍。初八日,風寒。已時發香泉戍。午後次廣武鎮,即哈剌莽來。夜雨。初九日,大雷雨,下雹如雪,積地二三寸。

  初十日,次懷遠塞。

  十一日,次玉帶川,即柴禿。是日芒種。

  十二日,次富平鎮,即元兒禿。

  十三日,次翠幕甸。無水,暗宿。十四日,次長山峽。少水。十五日,次至喜川。十七日,次環秀岡。

  十八日午,發環秀岡。暮次野馬泉。暗宿。十九日,次蒙山海。二十日午,發蒙山海。晚次威武鎮。

  二十一日午,發威武鎮。 (「發威武鎮」,「武」原作「遠」,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晚次通泉泊。 (「晚次通泉泊」,「通」字下原衍「次」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刪。) 二十三日午,次飲馬河。微雨,晚晴。二十六日,夏至。

  二十七日,移營于飲馬河北十里,凡五渡河。至暮,大雷雨。二十八日,次飲馬河。二十九日,早食後復自飲馬河北仍五渡河。午前次飲馬河西三峰山。

  六月初一日壬寅,次飲馬河、清流港。初二日早,微雨,發清流港,循飲馬河行。

  二十五日,復睛,下營。午後再行,至暮,次崇山塢。無水,暗宿。初三日,晨發崇山塢。午後入一山峽,長數十里,有水,下營作午炊,食後再行。晚次雙泉海,即撒里怯兒,元太祖發迹之所。舊嘗建宮殿及郊壇,每歲于此度夏。山川環繞,中闊數十里。前有二海子,一鹹一淡,西南十里有泉水、海子一處,西北山有三關口,通飲馬河、土剌河,胡人常出入之處也。 (「胡人常出入之處也」,「常」原作「營」,據明紀錄彙編本、明古今說海本改。)

  初四日,微雨。午晴,次雙泉海。前哨馬來報,哨見胡寇數百人,稍與戰皆退去。

  初五日,午發雙泉海,暮至西北三峽口,即康哈里該。 (「即康哈里該」,「該」原作「誘」,據明古今說海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無水。是日,前哨馬與寇相遇交鋒,殺敗胡寇數百人宵遁。初六日,次蒼崖峽。

  初七日,次急蘭,忽然遇賊首答里巴同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掃境來戰。去營十里許,寇四集,列于高山上, (「列于高山上」,「于」原作「午」,據明紀錄彙編本、明古今說海本改。) 可三萬餘人,每人帶從馬三四匹。上躬擐甲冑,帥官軍精銳者先往,各軍皆隨後至,整列隊伍,與寇相拒。寇下山來迎戰,火銃四發。寇驚,棄馬而走,復集于山頂東西,鼓譟而進,寇且戰且卻。將暮,上以精銳者數百人前驅,繼以火銃,寇復來戰。未交鋒,火銃竊發,精銳者復奮勇上前力戰,無一不當百。寇大敗,人馬死傷無算,皆號痛而往,宵遁土剌河。上乃收軍,回營已二鼓矣。遂名其地曰「殺胡鎮」。

  初九日,移營向西十里許。晚雨下,風寒。初十日,頒師。午次迴流甸。晚微雨,風寒。」

  十一日晨,發迴流甸。午出三峽口。餘寇復聚峽口山上。又有數百人據雙海子。諸軍乃以火銃先擊據海子者,寇知不能拒,遂遁。餘寇在山峽者,恐火銃再至,亦遁去。晚次雙泉海。十二日,次平山鎮。十三日,次飲馬河清源峽。是日小暑。

  十四日,次飲馬河平川洲。十五日,次飲馬河青楊灣。十六日,次飲馬河三峰山。十七日,渡飲馬河,西北三峰山東南下營。阿魯台遣頭目數十人詣軍門謁見, (「阿魯台遣頭目數十人詣軍門謁見」,原脫「台」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上皆賜以衣服絹帛米糧,復勞之酒肉,遣回。

  十九日,移營于飲馬河北舊下營處。二十日午,復渡飲馬河,凡三渡水,循河行數里下營。二十一日,循飲馬河南岸東行數十里下營。二十三日,次青山峽。微雨。無火暗宿。

  二十四日晚,次蒙山海。二十五日,午後發蒙山海,途中驟雨即止。暮次野馬泉。二十六日,次環秀岡。二十七日,次至喜泉。暮再行十里下營。

  二十八日,次黑山峪。是日大暑。

  二十九日,次翠幕甸。三十日,次富平鎮。七月初一日,次玉帶川,大風微雨。初二日,大風。初三日,次懷遠塞。 (「次懷遠塞」,原脫「次」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明古今說海本補。) 初四日,次廣武鎮,過二十里下營。午後,大風微雨。

  初五日,晨發廣武鎮,午前過香泉戍。午後次擒胡山。寫平胡詔,其晚就遣都指揮李瑛同中官齎回北京。

  初六日,次楊林戍。晚下雨。初七日,次歸化甸。晚微雨,復晴。

  初八日,午前發歸化甸,途中下雨,晚次清風壑。初九日,次嗚谷鎮。午後復起營,晚次玄石坡。初十日,次屯雲谷。十一日,次清水源。

  十二日,次小甘泉。十三日,次錦雲磧。上召賜食燒羊、燒酒。其日立秋。

  十四日,次龍沙甸。下雨。十五日,次殺虜城。微雨,晚晴。十六日,過高平阜,下雨。午後次五雲關,更度山二十里下營。十七日,晨發五雲關,過大石鎮,午後次凌霄峰。上召賜食燒羊、燒酒。

  十八日,次紅橋。十九日,次興和。

  二十一日,晨發興和,度野狐嶺,過德勝口,午後次萬全。大風雨。

  二十二日午,次宣府。下雨,至更盡雨止。二十三日,次泥河。下雨。二十四日,次雞鳴山。途中微雨。晚,上召賜桃子及食羊肉、酒。

  二十五日午,次土墓。

  二十六日,次懷來。二十七日,次永安甸。

  二十八日,雨。是日處暑。晨發永安甸,度居庸關。午後次新店。大雨。晚,奉旨同光大、勉仁先回。

  八月初一日,早,文武百官迎駕由安定門入。上升殿,羣臣上平胡表,稱賀而退。

附录:

北征錄一卷後北征錄一卷(戸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明金幼孜撰幼孜本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已卯舉人授戸科給事中燕王簒位後改翰林檢討厯官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卒諡文靖事蹟具明史本傳幼孜在永樂中叅預機務因北征阿嚕台時扈從出塞紀所厯山川古蹟及行營之所見聞以成前錄本傳稱成祖重幼孜文學所過山川要害輒命記之幼孜據鞍起草立就又稱所撰有北征前後二錄卽此本也前錄自永樂八年二月至七月後錄自永樂十二年三月至八月並按日記載其往返大綱均與史傳相合其瑣語襍事則史所不錄者也(四庫全書總目·史部·雜史類存目)